半導體的故事:發展與現況 (新版),初版發行於 2013 年 12 月。

第一章 點石成金的半導體

自從 1959 年發明積體電路之後,半導體的集成度越來越高,現在可以將半導體分成兩大類:積體電路(Integrated Circuit, IC)和光感分器件(Optoelectronic-sensor-discrete devices, OSD)。積體電路依照產品別可再細分成微元件、記憶體、邏輯器和類比器。光感分器件往往以特殊用途為主,而非集成的,主要有光電器件、感應器件和分立器件三類。

半導體的產品依照應用的領域來分,則可以分為:資訊、通訊、消費性電子、車用電子、工業用電子、國防用電子等六類。

第二章 半導體的起源

在法拉第半導體發現之前,材料分兩種:金屬和陶瓷。這兩者的導電和導熱性質差異很多,金屬容易導電導熱,陶瓷則相反,而半導體則介於兩者之間,比金屬差,卻比陶瓷好。因此取名為半導體(Semiconductor)。但一直到 20 世紀後,材料的鈍化技術才足以製造出純度足夠的半導體,在此之前半導體會因為純度不夠,它的性質會變來變去。

半導體特性:

  1. 溫度上升,電阻下降(和金屬相反)
  2. 整流效應,當加上電壓時,正電壓方向的電流和負電壓方向的電流,有著大小不等的不對稱現象
  3. 光伏特效應
  4. 光電導效應

半導體的特性基於兩個物理學原則,固態物理和量子力學。

磁阻效應和霍爾效應對於測量半導體性質相當重要,磁阻效應在測量材料的電阻在加了磁場之後的改變,霍爾效應可以決定半導體的傳導是由於電子還是電洞而來的,這可以測量這些載子(電子或電洞)的遷移率。

電洞的意思是材料在某個地方少了一個電子,相當於我們敘述的時候,不說一瓶水裝了多少水,而說一瓶水中有一個小氣泡。

  • 電子較多的半導體,則為 N 型(負型)半導體
  • 電洞較多的半導體,則為 P 型(正型)半導體
  • 製作 N 或 P 型半導體,取決於半導體製作時所搭配的摻雜質

思考:”電洞”的概念或許可以套用在微服務上,一套系統中具有多少微服務,進而測量這個系統的可遷移率。

  • 砷化鎵(GaAs)有高的電子遷移率和較寬能隙
  • 氮化鎵(GaN)有高的電子飽和速度和更寬能隙
  • 碳化矽(SiC)有寬能隙和高散熱性

第三章 量子力學的發展

所謂量子觀念,就是在解釋物理現象的時候,有些變數在改變的時候會不連續變化的意思。

第四章 固態物理的發展

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

第六章 電晶體的發明

第七章 電晶體工業

第八章 積體電路

第九章 超大型積體電路

第十章 美國半導體業

第十一章 歐洲半導體業

第十二章 亞洲半導體業

第十三章 結語:電子時代的迴思

後記

  • 如果有後記了話…

參考資料:


Poy Chang

Trial and Error